在2025年7月,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IEC63366:2025《用于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生命周期评价的产品种类规则》。这一标准由我国牵头研制,作为 “横向标准”,它在电子电气产品环境评价领域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
一、标准出台背景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 “双碳” 目标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准确评估产品在气候变化、资源消耗等方面的环境影响,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市场关注的重点。在电子电气产品领域,由于其生产、使用及废弃处理等环节涉及众多复杂因素,对环境有着广泛而多样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一套统一且科学的标准,对产品种类规则进行规范,明确功能单位、系统边界、数据质量等方面的细化要求。在此背景下,IEC 63366:2025 应运而生。
二、标准的关键作用
1、指导标准体系构建
该标准将用于指导整个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构建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和碳足迹评价标准体系。它为相关产品技术委员会编写产品种类规则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推动了在风电、光伏、高压开关、低压电器、通信电缆等多个电子电气产品技术委员会开展产品种类规则标准的研制工作,犹如为整个电子电气产品环境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绘制了一幅清晰的蓝图。
2、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在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日益增多。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进口产品的环保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我国牵头制定的这一国际标准,使得我国电子电气产品在进行环境评价时有了统一且被国际认可的依据。通过遵循该标准,我国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国际市场对环保的要求,有助于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增强我国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三、支撑 “双碳” 目标下的国际竞争
在 “双碳” 目标的大背景下,全球各行业都在积极向低碳转型。电子电气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领域,其产品的碳足迹评价至关重要。IEC 63366:2025 为全球电子电气产品碳足迹评价提供了指导性文件,促使企业更加科学地评估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情况。我国企业通过应用该标准,能够优化产品设计、改进生产工艺,降低产品的碳足迹,从而在 “双碳” 目标下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四、标准研制过程
在研制 IEC 63366:2025 标准的过程中,汇聚了来自五大洲 16 个国家的 60 余位跨领域专家。这些专家涵盖了产品设计、环境科学、政策研究等多个维度,形成了一个国际化协作网络。他们共同努力,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和意见分歧,为该标准在全球各国的实施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国际间在电子电气产品环境评价领域的合作,也展示了我国在组织和协调国际标准制定方面的能力。
五、标准对行业的影响
1、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促使电子电气行业在产品环境评价方面更加规范化。企业需要按照标准要求,对产品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到回收处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准确的环境影响评估。这将引导企业改进生产流程、采用更环保的材料和技术,推动整个行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重构行业竞争格局
符合 IEC 63366:2025 标准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将更高,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据测算,到 2030 年,符合该标准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将超 60%。这将带动绿色供应链服务、碳足迹核算等关联产业规模突破 8000 亿元。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将加大在绿色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投入,从而重构整个电子电气行业的竞争格局。
我国牵头发布的 IEC 63366:2025 国际标准,在电子电气产品环境评价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为全球电子电气产品碳足迹评价提供了科学指导,也为我国产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参与 “双碳” 目标下的国际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撑,对推动全球电子电气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