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电动车头盔新国标:您的骑行安全守护者!安全头盔,是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遇到危险后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3年7月1日,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GB811-2022)正式实施,这是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领域的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新国标全面替代了GB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首次将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纳入标准范围,对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性能、耐穿透性能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1、新国标的核心变化:更全面的安全保护。
新版国家标准最重要的变化是扩大了适用范围,新增了电动自行车乘员(包括驾驶人及乘坐人员)佩戴的头盔标准。
这意味着无论是摩托车还是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都有了统一的安全标准。
新增三大安全性能指标:头盔护目镜的耐磨性(雾度)、头盔壳体表面凸起结构的剪切力和头盔表面摩擦力。
这些新增指标旨在防止骑乘人在事故中因头盔问题造成的二次损伤。
2、分类与标识:如何正确选择?
新国标将头盔按适用对象分为A类盔和B类盔两类。A类盔为摩托车乘员头盔,适用于摩托车乘员和电动自行车乘员。
B类盔为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仅适用于最高时速不大于25公里的电动自行车乘员。
按形状可分为:1类盔形状为全盔,2类盔形状为3/4半盔(春秋盔)、3类盔形状为1/2半盔(夏盔)。
新国标修改了头型尺寸参数,采用相对更适合亚洲人的头型数据,头型由旧标准的大、中、小、特小四个头型修改为A、E、J、M、O五个头型,兼顾了成人和儿童的需求。
3、关键安全性能指标:科技守护生命。
头盔护目镜的耐磨性(雾度):新标准规定落砂试验后护目镜的受损程度不能影响其正常使用,同时镜片雾度值应不大于10%。
头盔表面凸起结构的剪切力:新标准规定被测的凸起结构应能被剪切、分离,或者不会阻挡切刀从凸起部位处滑过。
这主要是防止事故中戴着有凸起物的头盔在地上摩擦时,凸起物阻挡佩戴者头部向前的力造成二次损伤。
头盔表面摩擦力:新标准规定载物架应不会受到摩擦力阻挡而停止,模拟事故中头盔在地上摩擦受到的阻力,摩擦力越大阻力越大,伤害越严重。
4、选购指南:五步法挑选合规头盔。
市场监管部门建议消费者通过“看、闻、按、戴、问”五步法选购头盔。
一看:看产品外观、结构组成(硬质外壳、厚实缓冲层、较宽且牢固的系带和插口)及规范的中文标识,包括厂名厂址、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合格标志等。
二闻:闻一闻头盔是否有刺激性气味,选择无气味或气味较小的产品。刺激性气味通常来源于劣质原材料与低标准加工。
三按:用手稍用力按压头盔的发泡材料缓冲层,选择缓冲层手感密实或有轻微反弹感,不出坑、不掉渣的产品。密实的缓冲层意味着更优秀的缓冲性能。
四戴:试戴头盔,确保与头部贴合、佩戴舒适不压头,如果配有护目镜,选择透光性能更好的透明镜片。
五问:询问商家头盔类型并索要发票。新国标实施后,B类头盔仅适用于电动自行车乘员,A类头盔既适用于摩托车乘员,也适用于电动自行车乘员。
5、正确佩戴与保养:安全无小事
正确佩戴头盔的方法是“量、调、扣”:量好头围或试戴确定尺码;调整调节器;扣紧系带,确保下颚处留有一指空隙。
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在发生事故时能够使骑乘人员的受伤率下降70%,而死亡率则可下降40%。
日常存放时应避免长时间暴晒,不要用有腐蚀性的溶剂擦洗头盔外表面,应置于阴凉通风处,远离汽油、酒精等有机溶剂。
头盔也有使用寿命。如果头盔在使用过程中受过冲击,即使外表看没有损伤,其使用寿命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建议及时更换新头盔。
新国标实施后,市面上仍有大量非国标产品在售卖,消费者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辨别,尽量远离低劣产品。
选择一款符合新国标的头盔,既是遵守法规的要求,更是对生命安全的负责。
安全骑行从“头”开始,而这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