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供给侧现转机,机构预测多股 2025 年扭亏为盈

   2025-07-04 601
导读

聚焦光伏行业发展态势,解析供给侧产能过剩困境如何在政策与市场调节下迎来转机。呈现机构对 32 只光伏设备股盈利预测,29 股净利润有望上升,多股扭亏减亏,探讨技术创新破局关键。

      关键词: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光伏设备股扭亏预测,光伏行业技术创新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光伏行业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发展迅猛。然而,近期光伏行业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在供给侧方面,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等问题困扰着整个行业。不过,随着政策的密集出台以及市场的自我调节,光伏行业供给侧迎来了转机,机构更是预测多股相关企业有望扭亏为盈。


      光伏行业现状:供给过剩引发行业寒冬


      近年来,光伏设备行业盈利持续下滑。据统计,2022-2024年A股光伏设备行业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之和分别为1162.36亿元、993.44亿元、-256.56亿元。其中,硅料硅片板块净利润下降最为显著,由2022年的553.92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亏损258.66亿元。光伏电池组件板块也受到较大冲击,而光伏辅材、光伏加工设备板块2024年仍维持盈利,逆变器板块表现相对稳定,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保持增长。


      从产能方面来看,当前光伏各环节年产能均超过1100GW,而2025年全球与中国光伏市场乐观需求量分别为600GW和250GW,全行业产能已达实际需求的1.8倍。这种严重的供需错配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的价格持续下跌,到去年部分组件甚至跌穿成本价。产能的快速扩张与激烈的价格竞争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传导至行业内的每一家企业。众多龙头企业纷纷陷入亏损泥沼,隆基绿能2024年亏损额高达86亿元,天合光能亏损34亿元,TCL中环亏损98亿元,爱旭股份亏损53亿元。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透露,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整个光伏主产业链的企业亏损额近600亿元。


      政策助力供给侧改革,行业曙光初现


      面对光伏行业的困境,国家相关部门积极出手,打出政策组合拳。国家能源局优化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管理,推动行业提质增量;国家发展改革委深化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新能源电力全面参与电力交易;市场监管总局将光伏产业纳入“十项措施整治‘内卷式’竞争”重点领域。这些政策从遏制落后产能扩张,到引导企业聚焦技术研发,直指行业痛点。


      2024年年底开始,我国顶层政策制定机构已多次传递出解决以光伏为代表的重点行业结构性矛盾的决心。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在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上更是强调,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市场看到了政府对光伏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决心,也为行业困境反转带来了希望。


      同时,行业协会也积极行动。自去年10月起,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牵头召开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已有数十家企业签署自律公约,明确通过“限产”“限价”减缓恶性竞争。协会对各环节企业的开工率和库存状态提出明确要求,部分组件甚至从去年就开始采取“以销定产”。通过行业自律和政策引导相结合,光伏行业的供给侧正在逐步改善。


      机构预测多股扭亏,企业盈利弹性可期


      从盈利预测来看,据数据宝统计,5家及以上机构评级的光伏设备股共有32只,其中29股机构一致预测2025年净利润有望同比上升。爱旭股份、晶澳科技、钧达股份、固德威机构预测实现扭亏为盈,TCL中环、隆基绿能、通威股份等6股预计实现减亏。


      以钧达股份为例,机构一致预测其2025年净利润最高,为7.35亿元。公司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表示,2025年以来,光伏行业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市场化产能出清及技术升级迭代,产业链各环节供需情况相较2024年度迎来改善,主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有所回升。随着产业链供需环境持续改善,作为技术核心的电池环节,具备较强的盈利弹性。


      再看晶科能源,公司积极应对行业需求和政策变化,秉承量利均衡的市场策略,并积极响应行业供给侧改革,合理控制开工率。与此同时,公司持续提升技术创新和产品力以突破内卷。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表示,下半年是光伏行业产能出清的一个关键节点,需要加快技术迭代,实现高效产能的迁移。此外,政策纾困也是非常关键的点,特别是施力于供应端产能控制。


      从今年一季报表现来看,68只光伏设备股中,16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股减亏,报喜比例不到四成,同比增长股以逆变器、光伏加工设备、光伏辅材行业个股为主。例如微导纳米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0.84亿元,同比增长2253.57%。公司在投资者问答平台上表示,公司光伏领域的布局较早,是国内率先将半导体ALD技术规模化应用于光伏领域的企业之一,并凭借技术优势占据了光伏ALD设备的主要市场份额。


      技术创新是破局关键


      在产能出清、供需关系改善的同时,技术创新也是光伏企业摆脱困境、实现盈利增长的关键因素。在SNEC光伏展上,不少公司都展示了自己研发的最新技术。晶科能源展出了功率达670W的TigerNeo3.0系列组件产品,该组件融合多项创新技术,有效减少了光学和电学的损耗,显著提升了电池的转换效率、组件的发电功率,最终可实现功率达670W,转换效率达24.8%。隆基绿能推出了700W+、转化效率25.9%的HIBC新产品,天合光能则以钙钛矿叠层技术为亮点,展出了841W、组件转化效率27.1%的钙钛矿叠层产品。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有助于提高光伏产品的性能和发电效率,还能为企业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从而在市场中脱颖而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光伏行业的竞争力将不断增强,市场需求也有望进一步扩大。


      尽管当前光伏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政策的积极引导、行业的自律行动以及市场的自我调节正在促使供给侧逐步改善。机构对多股光伏设备企业扭亏为盈的预测,也反映出市场对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光伏行业有望走出困境,迎来新一轮的增长。对于投资者而言,光伏行业的相关个股或许正孕育着新的投资机会,但同时也需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qt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qtadmin原创作品,作者: qtadmin。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tsms.com/news/show-1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marketing@qts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