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家汽配企业 “集体开挂”!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新能源成 “摇钱树”

   2025-08-27 490
导读

本文解读2025年上半年汽配行业亮眼表现:106家上市汽配企业中,57家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占比超五成),新能源汽车是核心驱动力。文中详细分析双增企业的增长力度(新能源配件业务增速20%-50%),拆解新能源成 “摇钱树” 的三大逻辑(销量暴增带需求、高技术含量提利润、政策车企保稳定),还介绍西菱动力、成都豪能科技等企业跨界机器人的创新实践,展现汽配行业借新能源实现 “从跟跑到领跑” 的转型态势。

家人们!2025 年上半年的汽配行业成绩单一出来,我直接被惊到了!咱先看一组实打实的数据:截至目前,106 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报,其中57 家实现营收、净利润 “双增长”,占比超过五成!这可不是某家企业 “踩了狗屎运”,而是整个汽配行业的 “集体狂欢”—— 以前咱总说行业 “靠天吃饭”,跟着传统燃油车起起落落,现在好了,新能源汽车直接把大家拉上了 “高速赛道”,这 “摇钱树” 的威力,谁用谁知道!

 先说说这 “集体开挂” 的成绩单有多亮眼!

咱别光看 “57 家” 这个数字,得看看背后的 “增长力度”。就拿做新能源电池结构件的企业来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普遍在 20%-40%,净利润增速更猛,有的甚至超过 50%!以前传统燃油车配件业务,能有 10% 的增长就不错了,现在新能源相关业务直接把增速翻了两三倍。

还有做电机核心部件的企业,比如生产定子、转子的厂家,上半年订单排到了年底,生产线 24 小时连轴转,工人两班倒都赶不上需求。有企业负责人说:“以前怕订单断档,现在怕产能不够,客户天天催货,车间里的机器就没停过!” 这种 “甜蜜的烦恼”,放在几年前想都不敢想 —— 这就是新能源带来的底气!

更难得的是,这次双增的企业不只是 “头部玩家”,还有不少中小型汽配商。比如一家做新能源汽车充电接口配件的小厂,以前主要给燃油车做线束,去年转型做充电口部件,今年上半年营收直接翻了一倍,净利润从亏损变成盈利 —— 这就是 “踩对新能源风口” 的力量,不管企业大小,只要选对方向,就能吃到红利!

为啥新能源能成 “摇钱树”?咱得掰开了说!

很多人会问:“不就是换了个动力形式吗?怎么就能让汽配企业赚这么多?” 其实这里面藏着三个关键逻辑,每一个都戳中行业痛点:

1. 新能源汽车销量 “暴增”,配件需求跟着 “井喷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5 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 380 万辆,同比增长 25%,渗透率已经突破 45%—— 也就是说,每卖 10 辆车,就有近 5 辆是新能源!销量涨了,配件需求能不涨吗?

比如传统燃油车就一个发动机、一个变速箱,新能源汽车却多了电池、电机、电控 “三电系统”,还有充电模块、高压线束这些新部件,相当于配件品类直接翻了倍。以前车企买配件,可能只需要 “发动机周边”,现在得买 “三电周边 + 智能部件”,汽配企业的业务范围直接扩大了,订单能不多吗?

2. 新能源配件 “技术含量高”,利润比传统配件更厚

咱说实话,传统燃油车配件做了几十年,技术成熟但 “卷价格”,一块发动机垫片赚不了几分钱;但新能源配件不一样,比如电池包的热管理部件、电机的绝缘材料,都需要新技术,门槛高、竞争少,利润空间自然更大。

就拿电池热管理模块来说,传统燃油车没有这东西,新能源汽车必须有(不然电池会过热),而且不同车企的电池包设计不一样,配件需要定制化开发,企业能拿到更高的溢价。有数据显示,新能源配件的平均毛利率比传统配件高 8%-12%,这就是 “卖技术比卖零件赚钱” 的道理!

3. 政策 “托底”+ 车企 “扩产”,订单稳定性更强

以前做传统配件,最怕车企 “减产”—— 比如某燃油车车型卖不动,配件订单马上就断;现在新能源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车企都在扩产,比如比亚迪、吉利、蔚来上半年都新增了新能源产能,配件订单都是 “长期合同”,企业不用再担心 “订单忽多忽少”。

就像某给比亚迪供电机部件的企业,今年年初就签了全年的供货协议,生产计划排得满满当当,这种 “稳定感” 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 订单稳定了,企业就能放心扩产、研发,形成 “订单→盈利→再研发” 的良性循环!

更绝的是:企业还开了 “第二家摇钱树”,跨界机器人!

如果说新能源是 “主业开挂”,那这些汽配企业的 “跨界操作” 就是 “锦上添花”!不少企业把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直接用到了机器人产业上,相当于多了一个 “赚钱渠道”。

比如西菱动力,以前做发动机曲轴,现在转型做新能源汽车的电机轴,最近又和高校建了 “新能源与机器人联合实验室”—— 电机轴的精密制造技术,稍微改改就能用在机器人的关节轴上,技术复用率超高!还有成都豪能科技,上半年直接增资 1 亿元搞机器人项目,重点做工业机器人的传动部件,而它在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上的技术积累,正好能用到机器人上,不用从零开始研发。

为啥大家都跨界机器人?因为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有 “技术同源性”—— 比如电机控制、精密制造、传感器技术,都是相通的。以前做新能源配件的设备、团队,稍微调整就能做机器人部件,投入少、见效快。而且机器人行业现在也是风口,市场规模每年增长 30% 以上,这相当于企业 “一份技术,两份收益”,简直是 “聪明到家了”!

结尾说句心里话:

看到 57 家汽配企业 “集体开挂”,我特别感慨。以前咱总说中国汽配行业 “大而不强”,只能做低端配件;现在好了,借着新能源的东风,咱不仅能做高端配件,还能跨界搞机器人,从 “跟跑” 变成 “领跑”。

这不是偶然,是行业转型的必然 —— 当传统赛道遇到瓶颈,新能源就是那把 “破局钥匙”;当企业把技术做扎实,跨界就是 “水到渠成”。下半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增长,还有更多汽配企业会加入 “双增阵营”,甚至在机器人、智能驾驶配件这些新领域闯出一片天。

咱普通人可能看不到车间里的机器转得多快,但能感受到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好 —— 续航更长、充电更快、价格更实惠,这些背后,都是这些汽配企业的功劳。为这些 “开挂” 的中国汽配企业点赞,也期待它们未来能给咱带来更多惊喜!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 qtadmin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qtadmin原创作品,作者: qtadmin。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qtsms.com/news/show-7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marketing@qts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