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都有哪几种类型?一文读懂轴承分类及应用场景!在机械传动系统中,轴承是“减少摩擦、支撑载荷”的核心部件,其类型划分需结合结构设计、受力方式、应用场景等多维度考量。不同类型的轴承在精度、转速、承载能力上差异显著,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效率与寿命。本文将基于机械行业标准(如GB/T271-2017《滚动轴承外形尺寸总方案》)及工业实践,系统梳理轴承的主流分类,详解各类轴承的结构特点、适用场景及选型关键,为行业从业者及设备维护人员提供参考。
一、按轴承结构与摩擦性质分类: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
这是轴承最基础的分类方式,核心区别在于“摩擦形式”——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二者在结构设计、摩擦系数、应用场景上完全不同,是选型时的首要判断依据。
(一)滚动轴承:依靠滚动体实现低摩擦传动。
滚动轴承由内圈、外圈、滚动体、保持架四大核心部件组成(部分类型无内圈或外圈),通过滚动体的旋转替代接触面的滑动,摩擦系数仅为0.001-0.005(远低于滑动轴承的0.1-0.3),适用于中高速、高精度传动场景。根据滚动体形状,滚动轴承又可细分为以下6类主流类型:
1.深沟球轴承:应用最广泛的“通用型”轴承。
结构特点:滚动体为球形,内圈、外圈滚道呈深弧形,可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垂直于轴线的力)和少量轴向载荷(平行于轴线的力);无特殊密封时需额外添加润滑脂,部分型号自带防尘盖(ZZ)或密封圈(2RS),可免维护。
行业标准标识:按GB/T276-2013,型号以“6”开头(如6205、6310),数字分别代表类型代号、尺寸系列代号、内径代号(内径=最后两位数字×5,单位mm,如6205内径为25mm)。
适用场景:电机、水泵、家用电器(如洗衣机电机)、汽车轮毂、办公设备(打印机)等低载荷、高转速且对成本敏感的场景,占全球滚动轴承用量的60%以上。
2.调心球轴承:可自动补偿“同轴度偏差”的轴承。
结构特点:滚动体为球形,外圈滚道呈球面形(曲率中心与轴承中心一致),内圈与滚动体可随轴的偏斜做少量摆动(调心角度通常为1-2.5°),能补偿轴与壳体的安装误差或轴的弯曲变形;仅能承受径向载荷,不适用于轴向载荷场景。
行业标准标识:型号以“1”开头(如1206、2210),前两位数字代表类型(1为调心球轴承,2为调心滚子轴承)。
适用场景:纺织机械、矿山机械(如破碎机)、农业机械(拖拉机)等轴系易变形、安装精度较低的设备,避免因同轴度偏差导致轴承卡死。
3.圆柱滚子轴承:径向承载能力“最强”的轴承。
结构特点:滚动体为圆柱形,滚道为平直形,接触面呈线接触(而非深沟球轴承的点接触),径向承载能力比同尺寸深沟球轴承高2-3倍;但无法承受轴向载荷,且对安装同轴度要求高(允许偏差≤0.05mm),部分型号带挡边(NJ型)可承受少量单向轴向载荷。
行业标准标识:型号以“N”开头(如N208、NU212),“N”代表内圈无挡边,“NU”代表外圈无挡边,“NJ”代表内圈单挡边。
适用场景:机床主轴、汽车变速箱、轧钢机辊系等大径向载荷、中高速传动场景,例如数控车床的主轴通常采用双列圆柱滚子轴承,兼顾刚性与转速。
4.角接触球轴承:专用于“轴向+径向”联合载荷的轴承。
结构特点:滚动体为球形,内圈、外圈滚道呈一定角度(接触角α,常见15°、25°、40°,角度越大轴向承载能力越强),可同时承受径向载荷和较大轴向载荷;需成对使用(面对面“DF”或背对背“DB”安装),以平衡双向轴向力,避免轴承因单向载荷偏移。
行业标准标识:型号以“7”开头(如7206AC、7311C),“AC”代表接触角25°,“C”代表接触角15°,“B”代表接触角40°。
适用场景:高转速、高精度设备,如电机主轴、精密机床(加工中心)、直升机减速器等,例如立式加工中心的主轴通常采用“角接触球轴承+圆柱滚子轴承”组合,既承受径向切削力,又抵消轴向拉力。
5.圆锥滚子轴承:耐冲击、适合“重载荷”的轴承。
结构特点:滚动体为圆锥形,内圈、外圈滚道呈锥形(与滚动体锥面匹配),接触角较大(通常10°-30°),可同时承受较大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且抗冲击能力强;分为单列、双列、四列等结构,单列型号需成对安装(对称布置)以平衡轴向力。
行业标准标识:型号以“3”开头(如30207、32310),后几位数字代表尺寸系列,例如30207内径为35mm(最后两位数字×5÷2,部分型号需查标准表)。
适用场景:汽车后桥(承受车身重量与驱动力)、工程机械(挖掘机车轮)、重型机床(车床卡盘)等重载荷、中低速场景,例如货车的驱动桥通常采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兼顾承载与定位。
6.推力轴承:仅承受“轴向载荷”的专用轴承。
结构特点:分为推力球轴承(滚动体为球)和推力滚子轴承(滚动体为圆柱/圆锥),结构呈“扁平状”,内圈(轴圈)与轴固定,外圈(座圈)与壳体固定,仅能承受轴向载荷(无法承受径向载荷);转速较低(推力球轴承极限转速约为深沟球轴承的1/3),且需保证轴向载荷充足(避免滚动体打滑)。
行业标准标识:推力球轴承型号以“5”开头(如51108、52210),推力滚子轴承以“8”开头(如81105、82206)。
适用场景:电梯曳引机(承受轿厢重量)、起重机吊钩(承受吊重轴向力)、机床主轴端部(抵消轴向切削力)等纯轴向载荷场景,例如电梯曳引机通常采用双向推力球轴承,确保轿厢上下运行时的轴向定位。
(二)滑动轴承:依靠滑动面润滑实现传动。
滑动轴承无滚动体,由轴瓦(与轴接触的部件)和轴承座组成,通过润滑油/脂形成的油膜隔离接触面,摩擦系数较高但结构简单、成本低、耐冲击性强,适用于低速、重载荷、结构紧凑的场景。根据润滑方式和材料,滑动轴承主要分为以下2类:
1.普通滑动轴承(边界润滑轴承)
结构特点:轴瓦材料多为铸铁、铜合金(如锡青铜)或巴氏合金,依靠定期添加润滑脂形成边界油膜,适用于载荷稳定、转速低于1000r/min的场景;结构简单,可根据轴径定制非标尺寸,成本仅为同载荷滚动轴承的1/5-1/3。
适用场景:农用机械(拖拉机曲轴)、小型水泵(低速叶轮轴)、手动机械(手摇钻)等对成本敏感、转速低的设备。
2.液体动压滑动轴承(油膜润滑轴承)
结构特点:轴瓦内表面有特殊油槽,当轴高速旋转时(通常≥3000r/min),润滑油被带入轴与轴瓦的间隙,形成压力油膜(油膜厚度可达0.01-0.1mm),将轴完全托起,实现“无接触传动”,摩擦系数极低(0.0005-0.001),且承载能力极强(可承受数千kN载荷)。
适用场景: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重量达数十吨)、高速机床主轴(转速≥10000r/min)、大型离心压缩机等高精度、高转速、重载荷设备,例如火电厂的汽轮发电机转子,必须依赖液体动压滑动轴承实现稳定运行。
二、按轴承精度等级分类:从P0到P2,精度决定应用场景。
轴承精度直接影响设备的传动误差与振动噪声,按GB/T307.1-2017《滚动轴承向心轴承公差》,滚动轴承精度分为5个等级(由低到高):P0(普通级)、P6(6级)、P5(5级)、P4(4级)、P2(2级),不同精度等级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差异显著。
P0级(普通级):尺寸公差±0.01-0.05mm,适用于对精度无特殊要求的通用设备,如电机、水泵、家用电器,占滚动轴承产量的80%以上;
P6/P5级(精密级):尺寸公差±0.005-0.01mm,适用于机床主轴、汽车变速箱等中高精度设备,例如数控车床主轴多采用P5级轴承;
P4/P2级(超精密级):尺寸公差±0.001-0.005mm,适用于航空航天设备(如飞机发动机)、精密测量仪器(如圆度仪)等超高精度场景,价格是P0级的5-10倍。
三、按轴承密封方式分类:开放式、密封式、防尘式。
密封方式决定轴承的防尘防水能力与维护需求,直接影响轴承的使用寿命(污染是轴承失效的首要原因,占失效总量的40%)。
开放式轴承(无密封):无防尘盖或密封圈,需依赖外部润滑系统(如油浴润滑),适用于设备内部有密封腔的场景(如机床主轴箱);
防尘盖轴承(ZZ型):带金属防尘盖(非接触式),可防止灰尘进入,但无法防水,适用于干燥环境(如电机内部);
密封圈轴承(2RS型):带橡胶密封圈(接触式),防尘防水等级达IP65(可防喷射水),自带润滑脂,使用寿命内无需补脂,适用于潮湿、多尘环境(如洗衣机电机、户外风机)。
除上述通用类型外,针对高温、低温、腐蚀、真空等极端场景,还衍生出特殊设计的轴承类型,这类轴承在材料或结构上有显著改进:
1.高温轴承
材料改进:采用耐高温不锈钢(如1Cr18Ni9Ti)或陶瓷材料(氮化硅Si₃N₄),保持架用黄铜或石墨(避免高温变形);
适用场景:汽车发动机(工作温度150-300℃)、工业窑炉传动系统(温度≥500℃);
2.耐腐蚀轴承
材料改进:内圈、外圈、滚动体均采用不锈钢(如SUS440C),密封圈用氟橡胶(耐酸碱);
适用场景:食品加工设备(接触酸碱清洗液)、海洋设备(海水腐蚀环境);
3.陶瓷轴承
材料特点:滚动体为陶瓷(氮化硅、氧化铝),内圈外圈为不锈钢,摩擦系数低(0.0008)、重量轻(比钢轴承轻40%)、绝缘性好(不导电);
适用场景:高速电机(如无人机电机)、医疗设备(如CT机主轴,避免金属离子污染)、半导体设备(绝缘需求)。
五、轴承类型选型关键:3步锁定合适型号。
了解轴承类型后,选型需结合“载荷类型、转速、环境条件”三大核心因素,避免因选型错误导致设备故障:
判断载荷方向:仅径向载荷选深沟球/圆柱滚子轴承;仅轴向载荷选推力轴承;径向+轴向联合载荷选角接触球/圆锥滚子轴承;
匹配转速需求:高速(≥5000r/min)选深沟球/角接触球轴承;中低速(1000-5000r/min)选圆锥滚子轴承;低速(≤1000r/min)选滑动轴承;
考虑环境因素:潮湿多尘选2RS密封轴承;高温选不锈钢/陶瓷轴承;腐蚀环境选不锈钢轴承。
结语
轴承的类型划分并非孤立,而是基于“结构-性能-场景”的逻辑关联——从最基础的滚动/滑动分类,到精度、密封、特殊场景的细分,每一种类型都是为满足特定工况设计。掌握轴承分类知识,不仅能快速识别设备中的轴承型号,更能在选型时精准匹配需求,减少设备故障风险。未来,随着材料技术(如陶瓷、复合材料)与加工工艺(如3D打印)的发展,轴承类型还将向“更高精度、更长寿命、更极端环境适应”方向迭代,为机械工业的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说声谢谢,感谢回答者的无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