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11回答 1 08-27 11:21

产品防护分几个等级?分别是什么?

已解决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 08-30 10:40
举报收藏 0
最佳答案
  • 匿名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 08-30 10:27

产品防护分几个等级?分别是什么?一篇讲透防护等级背后的逻辑!

大家好,今天咱们聊一个特别实用的话题——产品防护等级。不管是买家电、选户外设备,还是挑工业用的仪器,总能看到“防护等级IPXX”“防水等级X级”这样的说法。很多朋友可能会犯嘀咕:这些等级到底是什么意思?不同等级能防什么?选不对会不会影响使用,甚至出安全问题?

其实产品防护等级不是随便定的背后有严格的国际或国家标准,目的就是帮咱们清晰判断“这个产品能不能在我的使用场景下扛住考验”。今天我就用大家能听懂的话,把产品防护等级的分类、含义和应用场景讲透,帮大家下次选产品时不踩坑、不花冤枉钱。

先明确:产品防护等级,核心防两类“敌人”

在讲具体等级前,咱们得先搞懂一个基本逻辑:产品需要防护的,本质上是两类东西——固体异物(比如灰尘、沙粒、手指、小工具)和液体侵入(比如雨水、泼溅的水、浸泡的水)。几乎所有防护等级标准,都是围绕这两类威胁来划分的。

目前全球最通用、最权威的防护等级标准,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制定的IP防护等级体系(IP是“IngressProtection”的缩写,意思是“侵入防护”),咱们国家也等同采用了这个标准,也就是GB/T4208-2017《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除了IP体系,不同行业还有一些细分标准(比如家电的防水等级、医疗设备的防护等级),但核心逻辑都和IP体系相通,咱们先从最基础、最通用的IP防护等级讲起。

第一部分:IP防护等级怎么看?两位数字代表什么?

IP防护等级的写法很固定,都是“IP+两位数字”,比如IP67、IP54。这两位数字分工明确:

第一位数字(0-6):代表对“固体异物侵入”的防护等级,数字越大,防固体的能力越强;

第二位数字(0-9K):代表对“液体侵入”的防护等级,数字越大,防水能力越强。

下面咱们逐个拆解这两位数字的具体含义,每一条都有标准依据,不瞎编,大家可以放心参考。

一、固体异物防护等级(第一位数字:0-6级)

固体防护的核心是“阻止不同大小的固体进入产品内部”——小到灰尘,大到手指,都可能影响产品电路、机械结构的正常工作,甚至引发短路、故障。

咱们从最低级到最高级慢慢说:

0级:无防护

对固体异物没有任何特殊防护能力,几乎只能用在完全没有灰尘、没有杂物接触的室内环境,比如固定在墙体内部、完全密封的嵌入式音响,平时连手都碰不到的那种。

1级:防直径≥50mm的固体

能挡住手掌或者直径50mm以上的物体进入,避免大面积接触内部部件。像室内的大型柜式空调外机,安装在空旷角落、不会被杂物碰到的地方,大多是这个等级。

2级:防直径≥12.5mm的固体

比1级更细致,能阻止手指或者小工具头部(直径12.5mm以上)伸入。家里的台式电风扇、非防水的桌面台灯,平时用手碰不到内部零件,就靠这个等级防护。

3级:防直径≥2.5mm的固体

能挡住小工具、细导线(直径2.5mm以上),还能减少大量灰尘侵入。比如壁挂式空调内机、放在家里的路由器,平时可能会落灰,但不会让灰尘大量进去影响工作。

4级:防直径≥1.0mm的固体

连细沙粒、细导线(直径1mm以上)都能挡住,进入的灰尘极少,完全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户外的监控摄像头、平时带出门的蓝牙音箱,大多是这个等级,不怕偶尔沾到细沙。

5级:防尘(非完全防尘)

这里要重点说下,很多人以为“防尘”就是完全不进灰,其实不是。IP5级是“灰尘能进一点,但量极少,不会影响工作和寿命”。像户外的路灯控制器、工业车间里的仪器仪表,长期在有灰的环境里,靠这个等级就能扛住。

6级:完全防尘

这是固体防护的最高等级,灰尘完全进不去产品内部。适合沙漠、矿山这种灰尘特别大的恶劣环境,比如沙漠里的监控设备、矿山用的传感器,必须靠这个等级才能长期稳定工作。

二、液体侵入防护等级(第二位数字:0-9K级)。

液体防护比固体防护更复杂,因为液体的形态(泼溅、喷射、浸泡)、压力(高压水枪、低压雨水)不同,对产品的威胁也不一样。所以液体防护等级从0到9K,细分了10个等级,覆盖了从“不防水”到“防高压喷射”“防浸泡”的所有场景。

咱们同样按等级顺序说,重点讲大家平时能用到的:

0级:无防护

完全不防水,一点水溅到都可能出问题。比如室内的普通插座、固定在书架上的非防水小台灯,必须远离水源。

1级:防垂直滴水

能挡住垂直落下的水滴,比如空调冷凝水、少量雨水。像安装在天花板上的吸顶灯、吊顶式新风的出风口,平时只会接触到滴落的小水珠,这个等级就够了。

2级:防15°倾斜滴水

产品倾斜15°时,还能挡住垂直滴水,模拟平时不小心碰歪设备的情况。比如桌面的加湿器、非防水的桌面音箱,偶尔倾斜一点,不怕滴到水。

3级:防淋水

能挡住与垂直方向成60°范围内的淋水,比如小雨、轻微泼溅的水。阳台的灯、阳台插座,还有汽车的外后视镜,平时遇到小雨淋溅,靠这个等级防护。

4级:防溅水

任何方向泼溅的水都能挡住,比如洗手时的水花、雨天走路溅到的水。浴室的防水剃须刀、户外常用的运动手表、厨房的洗碗机控制面板,都是这个等级,不怕日常泼溅。

5级:防喷射水
能挡住低压喷射的水,比如用低压水龙头冲洗。户外的监控摄像头、厨房水槽下的垃圾处理器开关,偶尔需要冲洗清洁,这个等级就很合适。

6级:防强力喷射水

比5级更强,能挡住高压喷射的水,比如用高压水枪冲洗。汽车轮毂上的传感器、工地用的防水对讲机,经常会被高压水冲洗,必须要这个等级。

7级:防短时浸泡

在1米深的静水里泡30分钟,水不会进去,不影响工作。很多IP67的手机、运动相机,偶尔掉水里泡一会儿,捞起来还能正常用。

8级:防持续浸泡

厂家指定深度的水里能持续浸泡(通常≥1米,时间≥1小时),比7级更耐泡。潜水手表、泳池的水下灯、水下传感器,长期接触水,靠这个等级。

9K级:防高温高压喷射水

液体防护的最高等级,能挡住80℃左右、高压(800-1000kPa)的喷射水,比如工业清洗时的高压热水。食品加工厂的生产线设备、大型工程机械的控制面板,需要高温高压清洁,必须选这个等级。

这里有个常见误区:很多人把“IP67”和“IP68”手机混为一谈,觉得都能随便泡水。其实IP67是“1米深泡30分钟”,IP68是“厂家指定深度泡更久”,比如有的手机是“2米深泡1小时”,有的是“5米深泡30分钟”,具体要看参数,不能一概而论。

第二部分:除了IP等级,这些行业还有“专属防护等级”

IP等级是通用标准,但不同行业因为场景特殊,还有自己的细分防护等级标准。咱们挑两个最常见的来讲,帮大家拓展认知。

1、家电行业:更通俗的“防水说法”

家电行业会把IP等级转化成更易懂的表述,比如:

「防泼溅」:基本对应IPX4,就是能防任何方向的泼溅水,像厨房的电磁炉、电饭煲顶部面板,平时溅到汤水也不怕。

「防水」:没标IP的话,通常对应IPX5或IPX6,能防喷射水,比如浴室的防水排风扇、厨房的洗碗机,偶尔冲洗也没问题。

「可水洗」:一般对应IPX7或IPX8,能浸泡水洗,比如可水洗的空气炸锅滤网、防水电动牙刷,机身能直接泡在水里清洁。

买家电时看到这些说法,就能对应到IP等级,比如选浴室取暖器,至少要“防泼溅”(IPX4),不然洗澡的水花可能导致短路。

2.医疗设备:兼顾“防液体”和“易清洁”

医疗设备有专门的防护标准(比如IEC60601-1),核心是“防血液、体液侵入”和“能高温消毒”:

普通医用监护仪:通常要IPX1或IPX2,防垂直滴水,避免冷凝水或少量液体溅到。

手术室的手术灯、器械控制按钮:要IPX4或IPX5,防泼溅,方便术后用消毒液擦拭。

急救用的便携式呼吸机:可能要IP54,防尘+防泼溅,适应户外急救的复杂环境。

医疗设备的防护等级直接关系到卫生安全,所以标准比普通产品更严,这也是医院设备大多“不怕擦、不怕少量溅水”的原因。

第三部分:选产品时,怎么根据防护等级“对号入座”?

讲了这么多等级,最终还是要落地到“怎么选”。其实核心就3步,大家记下来就能用:

第一步:明确“使用场景威胁”——有什么固体/液体风险?

先想清楚你用产品的地方,会遇到什么问题。比如:

买户外监控:场景威胁是“灰尘多+下雨”,所以固体防护至少IP5X,液体至少IPX6;

买浴室吹风机:威胁是“水花泼溅”,液体至少IPX4,固体IP2X就够(浴室灰尘少);

买工业传感器:威胁是“大量灰尘+高压清洗”,必须选IP69K(完全防尘+防高温高压水)。

第二步:看“完整IP等级”,别只看单一项

很多产品只标“防水IPX7”,没说固体防护——这时候要注意,如果固体是IP0级,灰尘容易进去,时间久了防水能力也会下降。比如买运动相机,最好选“IP67”,而不是只标“IPX7”,户外灰尘多,IP6级防尘才能保护内部零件。

第三步:别追“越高越好”,合适才是最好的

防护等级越高,产品成本、重量、价格通常也越高。比如:

买室内路由器,IP44就够(防细沙+防泼溅),没必要选IP68——IP68的路由器更重更贵,室内用不上;

买日常手机,IP67或IP68就够(偶尔泼溅、短暂泡水),没必要选IP69K——IP69K手机通常更厚,手感不好,日常用不到“高温高压冲洗”。

最后总结:防护等级不是“玄学”,是“场景匹配工具”

今天咱们把产品防护等级的核心讲透了:从通用的IP等级(固体0-6级、液体0-9K级),到行业专属等级,再到选产品的3步方法,本质上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大家能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找到“刚好能扛住威胁”的产品。

记住没有“最好的防护等级”,只有“最适合你场景的防护等级”下次选产品时,别再被“防水”“防尘”的宣传绕晕,看一眼IP等级的两位数字,对照今天讲的标准,就能轻松判断——这个产品,到底能不能在我的场景里“扛住事儿”。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大家下次选产品时少走弯路,花对钱、选对货。如果还有其他关于防护等级的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

 


提问者评价:
说声谢谢,感谢回答者的无私帮助